从乌苏里江里面钓到T-62坦克后,国内搞装甲车辆的工程技术人员跟专家们才发现,装甲厚度跟T55差不多,却因为采用了轧钢跟均质装甲板焊接跟铸造双重装甲防护设计,防御力比T55提升了不少,国内的反坦克火箭筒根本就打不动!
69-III的设计,其实也引用了一些T-62的设计,装甲防御能力甚至可以说比T-62更强。
奈何,样车还没完成组装,就遇到了哈工大的反坦克火箭筒。
“我个人觉得,WZ-122的设计方案是非常超前的……唯一就是当年基础太差,提出的指标又太高,技术难度太大……加上二四会战投入的时间跟资金不够……”
对于WZ-122坦克,谢威是有着复杂感情的。
可以说这个坦克项目,从最早立项开始,一直到发展到最后集大成的96B,这个项目可以说占据了整个中国坦克一半的发展史。
后来的99式以及其改型、15式等更先进的型号,全部都可以说是从WZ-122项目开始的。
这个项目从最初的三液样车,在论证过程中发现技术基础跟性能指标差距太大,不得不降低难度搞三机样车,研究起来才发现,难度依然大。
最终,因为难度太大放弃了。
也不算是全放弃,WZ-1223中型坦克、WZ-1224试验坦克、WZ-1226试验车等,全部都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终分成自用跟外贸两条线,一直到99坦克,WZ-122项目才算是到了尽头。
而外贸的VT-2以及VT-2B也是从WZ-122技术成果发展而来。
“你的意思是直接用WZ-122的装甲防护设计?”
唐克先皱起眉头,不明白谢威现在提WZ-122项目以及当年的二四会战干什么。
“谢威啊,69-III的样车即将进入测试,如果改动太大,会对所有项目造成影响。”
朱振辉哭笑不得地提醒谢威。
从头开始搞?
没法向部队交差啊。
“炮塔如果改动太大,这会影响到整个项目……69-III装备的是引进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内部配备的是引进的简易火控系统……”
唐克先也急忙补充着。
为了提升69-III坦克的性能,他们没少花钱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
“那当时为什么不从英国把乔巴姆复合装甲也引进呢!”
谢威一脸嘲讽地说道。
“人家不卖啊……”
唐克先刚说完,就意识到不对,尴尬地闭嘴。
617的众人见到谢威嘲讽,脸上神色都不好看,可谁都没法反驳。
先进技术根本就没可能引进。
即使引进的,也是国外即将淘汰的技术,可依然比国内的先进不是?
“谢威,说正事!”
李瑞对于技术相关的并没有太大兴趣,听得直打瞌睡。
谢威来,可是为了谈合作。
搞了这么久,都还没有提呢。
“防御性能更强的复合装甲才是未来坦克防御的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穿甲弹的穿甲能力,甚至可能超过一米以上的均质钢装甲厚度……”
对于谢威这样的说辞,没人反对。
坦克从出现到现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尤其是二战后,随着材料技术等的突飞猛进,坦克的装甲是越来越厚。
“我们跟国际先进本就有着很大差距,如果再不合作,聚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整合在一起,进行新技术的研发……”
“……”
看着一脸兴奋的谢威,众人都是满脸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