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黄土地啊,望山跑死马!
农家兵脚力好,女同志哪里受得了这样赶路。
阳光正浓时,女同志感觉自己的脚像火烧一样疼,她实在撑不住了,就冲着前方喊话要休息。
山那头,本已经消失的农家兵,就像顺风耳一样,踏着别扭也有点生气的步伐,回到了女同志身边。
大山脚下,古老石堆。
女同志坐在一块石头上,他也坐在一块石头上。
只是两人隔了五米远,农家兵把枪横在腿部,背对着女孩,一个人打开饭团,自顾自的吃,就像女同志不存在一样。
看见这种行为,周云立刻意识到,农家兵要倒霉了。
大部分女孩子都是这样。
有吃的不叫她,路上还不理她,她必须要找点场子回来。
果然,下一刻女同志有些生气,带着一些趾高气昂,走到了农家兵身前。
团部的时候没仔细看,现在女同志注意到,
他个高高的,块头不大,但看着厚实,耕田应该是把好手。
“哎,哎。问你呢,老家哪的?”
农家兵有些羞涩,见女同志坐到旁边,立刻慌张起来,仿佛身边有一颗炸弹。
“冀……冀南一带的。”汉子有些憨厚。
“冀南一带你跑到这里来,你跑的够远的?”
“打……打仗,慢慢就打过来了。”
望着农家兵扭扭捏捏,将饭团收好也不知道礼貌的问一下,女同志没好气的道,
“说,多大了?”
“二十。”
“家里还有谁?”
“爹娘,弟弟、妹妹,还有一个祖父,逃难的时候死了。”
“为什么参加革命?”
“活……活不下去了。”
一通语气冷厉的审问下来。
饭团到手了!
农家兵是整袋给了女同志,其实女同志也不想要,等会要还给他。
但这会,望着那个走了几十里没流一滴汗。
说两句话,满头大汗,拘谨不安的农家兵,女同志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那……那饭团要贴身放好,别掉了。珍贵着呢。”
“行了,带路。天黑还要赶到支部呢。”
--------------
1943年,是中国抗战由相持阶段,转向反攻阶段的关键一年。
虽然日军仍占据优势,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国际形势的好转,以及敌后战场的发展,为后来的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不过,大国之间的形势,一时间并不能反映到民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