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忠诚,刘福原来就是青山寨的管家,地位跟瞎子、驼子相当。
自从跟着李家堡的人,来武川镇后,也是兢兢业业,为大家稳定后方。
所以,按理说刘福是当之无愧的人选。
可惜,另一个户部侍郎,杜齐明同样不容小视。
杜齐明乃是周太后的远亲,跟皇帝共同面对洛阳之乱的功臣。
在赵国,有一支力量崛起的很快。
那就是皇帝周云的本家,周氏。
周家上有太后、皇帝,
家族里,有周伯渐渐成为一方人物,
官场上,同样有杜齐明这种能臣干吏。
所以,大家其实清楚,太师程知重不做户部尚书了,
其尚书之位,大概率是在刘福和杜齐明之间产生。
“陛下,老臣本不该说话,但既然大家不言,臣抛砖引玉,就说说心里的想法。”
太嚣张了!
贞娘子这一支的人马,真的太嚣张了。
贺诗楚竟然敢站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谁先开口,必然就是一种挑衅。
可很明显,兵部尚书贺诗楚根本不在乎,
只见此人起身,对大伙行左右赵礼,随后开口道,
“杜齐明杜大人,机智博学,在户部期间,屡屡做出有创造性的改进。乃不可多得之能臣。”
“故,贺某认为,杜齐明当为户部尚书。”
“贺尚书,此言大谬!”兵部侍郎,程平毫不犹豫的出声了。
“刘福乃是武川定鼎之人,论资历,杜齐明岂能与刘侍郎相提并论。”
“何况户部,要的是准确和细心。创意?那不如去工部咯,那里需要所谓的创意。”
擂台已经打起来了。
程府大堂,众人看见,
贺诗楚与程平你一言我一语,两人争锋相对,据理而论。
他们一人围绕能臣干吏做文章,一人点出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此情此景,
不少赵军将官都面面相觑,脸上全是无奈。
一个兵部尚书跟一个兵侍郎,争论不休,舌战不止。
怎么?在兵部,尚书跟侍郎是死对头吗?
这会武川众多族人都很好奇,兵部平时是怎么运作的,两套班子吗?
大堂里的情况,
赵帝周云都不用抬头看,用耳朵听,基本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