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警戒线把青铜鹰雕塑围得水泄不通,最外层是黄色的警示带,中间是红色的隔离栏,最里面是蓝色的伸缩门,像给雕塑筑起了道金属城墙。
警员穿着藏青色制服,腰间别着手枪和对讲机,手里的电磁监测仪“滴滴”作响,屏幕上的波形线跳得急促,他们沿着警戒线来回巡逻,脚步整齐得像机器人。
雕塑周围架起了八个临时监控,镜头全方位覆盖,连底座下的草丛都没放过,监控线顺着地面拉到旁边的指挥车里,像给雕塑织了张看不见的网。
技术科的人蹲在地上,用探测仪一寸寸扫着地面,时不时在图纸上标记,嘴里还念叨着“不可能啊,怎么什么都没查到”。
局长坐在指挥车里,盯着实时传输的画面,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控制台,旁边的保温杯里泡着枸杞茶,却一口都没喝。
“再查!”他对着对讲机喊,“把探测仪的灵敏度调到最高!我就不信,他能凭空把雕塑变没!”
十一点半,公园的人流量开始暴涨。
警戒线外挤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连附近街道的人行道都被占满了。
有人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怼得近得能拍到警员的肩章,主播的声音里满是兴奋:“家人们!马上就要到正午了!神秘的机械怪盗会不会出现?青铜鹰雕塑真的会消失吗?我们一起等!”
有人搬来小马扎坐在路边,手里拿着薯片和饮料,像在看一场露天电影;卖冰淇淋的小贩推着车挤在人群里,生意比平时好三倍,他举着喇叭喊:“看奇迹吃冰淇淋,甜上加甜喽!巧克力味、草莓味、香草味,应有尽有!”
爱莉举着个草莓冰淇淋,蹲在西北角的下水道口旁,假装系鞋带,手指飞快地把备用零件盒塞进井盖下——盒子是维尔薇用塑料做的,外面裹了层和井盖颜色一样的颜料,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抬起头,对着远处的梧桐树林比了个“oK”的手势,然后又假装舔冰淇淋,眼睛却偷偷观察警员的换班时间:“十分钟换一次,每次换班有三十秒的间隙,足够维尔薇过去了。”
透龙站在人群外围,石质瞳孔扫过巡逻警员的路线,在心里记下每个转弯的位置和停留的时间。
他穿着件黑色的外套,把自己藏在阴影里,偶尔有人撞到他,他也只是轻轻点头道歉,目光却始终没离开警戒线内的雕塑——他能感觉到,雕塑底部藏着微弱的电磁能量,是维尔薇的轨道装置在待机。
伊甸坐在附近的长椅上,手里拿着本乐谱,看似在看谱子,实际上手指正轻轻敲着乐谱的边缘,调整着信号屏蔽器的频率。
她的共鸣感知已经展开,能清晰地“看到”警方的电磁监测仪位置:四个在雕塑周围,两个在警戒线外,还有一个在指挥车里。
“监测仪的频率是450mhz,干扰装置调到这个频率就能屏蔽它们。”
伊甸在心里记下参数,然后对着梧桐树林的方向,轻轻咳嗽了一声——这是她和维尔薇约定的信号,代表“一切就绪”。
正午十二点整,太阳正好悬在青铜鹰雕塑的正上方,金色的阳光把雕塑的影子缩成个小小的圆,落在地面上,像颗金色的硬币。
突然,所有监控屏幕同时闪了下雪花,白色的噪点铺满画面,技术科的人大喊“信号被干扰了”,手忙脚乱地调整设备。
警员的对讲机里传来刺耳的“滋滋”声,原本清晰的指令变成了杂乱的电流音,有人用力拍打着对讲机,却只能听见更响的噪音。
连电磁监测仪的屏幕都暗了下去,再亮起时,波形线已经乱成了一团,像被猫抓过的毛线。
“怎么回事?!”局长猛地推开指挥车门,刚想下令排查,就听见警戒线外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呼,像浪潮一样滚过人群,一波比一波响:“看!雕塑!雕塑在动!”“真的在动!不是投影!”“我的天!它在往下沉!”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钉在青铜鹰雕塑上——三米高的青铜鹰,此刻正以几乎看不见的速度往下沉。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个举着长焦镜头的学生,他的直播画面里,能清晰看到雕塑的爪子正沿着看不见的轨道,一点点往地下缩,底座与地面的缝隙里,闪过淡蓝色的电光。
雕塑的翅膀原本是张开的,此刻却随着下沉轻轻颤动,不是因为风,而是轨道运转时的轻微震动,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像鹰在收起翅膀,准备降落。
“快!拦住它!”有警员大喊着冲过去,却被混乱的人群挡住,只能眼睁睁看着青铜鹰的翅膀、身体、脑袋一点点“陷”进地面。
人群里有人拍着手跳起来,有人对着空地面拍照,有人甚至拿出手机录像,嘴里喊着“太酷了!这就是机械的奇迹吗”。
直播的弹幕刷得像瀑布,满屏都是“卧槽!这是什么黑科技”“机械怪盗也太牛了吧”“警方被耍得团团转啊”,还有人开始刷“求机械怪盗露个脸”的弹幕。
维尔薇此刻正躲在梧桐树上,机械义手握着迷你遥控器,指尖的传感器闪烁着淡蓝光。
她通过藏在雕塑底座下的微型摄像头,精准控制着电磁轨道的速度,确保雕塑下沉时不会发出太大的声响——轨道的润滑剂是她特意调配的,能减少金属摩擦的声音,再加上人群的喧闹,几乎没人能听到轨道运转的“嗡嗡”声。
“还有三十秒,就能完全下沉了。”
维尔薇盯着手腕上的机械表,表盘是她自己改装的,能显示轨道的实时参数,“全息投影装置准备启动,伪装板对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