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东厂督公无弹窗 > 第七百十二章 新政落地(第3页)

第七百十二章 新政落地(第3页)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晋商。

晋商有钱,朝廷管他们借不就行了?

至于怎么个借法?

秦书淮想到了一个词:国债。

于是他亲自去了趟山西,找到太原城的张德生,让张德生把山西境内排的上号的晋商都找过来。

别说,如今的张德生在晋商圈内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原因一是张家的家底、商脉本来就不弱,至于二么,当然是因为秦书淮给他做过好几次活广告了。

眼下晋商圈内谁都知道,太原城的张家老二张德生是国公爷的拜把子兄弟(虽然秦书淮从未承认过这事),就冲这,跟张家做生意就放心!

不光放心,而且跟张家走得近,有事儿人家能罩着。

而事实上,山西各地官员,确实对张家照顾有家——因为他们也认为秦书淮和张德生是拜把子兄弟!

这种情况下,张德生想不发迹都难。

所以,当秦书淮找到张德生要他办事时,张德生差不多是跳起来答应的。

三天后,张德生就凑齐了晋商圈内赫赫有名的七大家族。这些家族的族长或家主无一例外地亲自赶了过来。

接下去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秦书淮表示,他代表朝廷向他们借钱,总共要借350万两,预计三年后还清,年利息是值百息八。

为了让他们放心,秦书淮提出以海关的关税做抵押——如果到时候朝廷换不清,那么海关关税收多少给他们多少,直到还完为止。

秦书淮相信,这些商人一定直到海关的价值。

没想到他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倒不是他们不相信,而是不敢。

谁敢让朝廷担保,这不是摆明了不相信朝廷,不相信国公爷?

而且,回头要是国公爷不管这事儿了,咱找谁拿海关的银子去?

350万两可是大数目,他们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担忧。

这就是商人的本性,很现实,但你无可指责。

秦书淮无奈,最后只好以江河帮的码头做担保。

江河帮,可不算朝廷的。

而且作为帮主,秦书淮能做主。

这个条件一出,七大晋商就立即同意了——他们宁愿相信朝廷会毁约,也绝不相信堂堂国公爷会失信于人。

一切都很顺利。

新政在如火如荼中,扎根、发芽。

时间,一晃就到了六月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