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可汗所提条件,皆为提前为其子女谋前程。
很久以前,颉利初次与苏尘在朔方相见,便产生将其女儿许配之心,遭到苏尘坚决反对。
如今颉利依旧贼心不死。
他的女儿阿史那吉真,年方二八,比长乐公主还小一岁。
阿史那社尔眼看颉利可汗这般轻易,便将他经营多年的阴山封地拱手让人,心中滋味万千。
好像很快就要无家可归。
几番寻思之下,阿史那社尔想着是不是也为自己谋划新出路。
一不作二休,将阴山地盘及十三万子民一同归入大唐,以此还能讨得个顺水人情。
尉迟宝林细细琢磨,颉利可汗提出的三个条件,不觉有丝毫不妥。
反倒替苏尘感到高兴,既有开疆拓土之功,又白捡一个老婆。
男人三妻四妾实属正常,他父亲尉迟恭就有两个正房老婆。
“可汗,在下这就向长安发报,奏请陛下圣裁!”
尉迟宝林再三确认没有欠妥之处,告礼而出,返回旅部传达颉利可汗割让阴山的条件。
远征军营地,距离阿史那社尔金帐不出六里地,快马加鞭半刻钟可达。
三骑快马疾驰远去。
金帐之中只剩下阿史那社尔叔侄俩。
“叔父,阴山归入大唐,小侄将何去何处?”阿史那社尔一副哭笑掺半的脸,问向颉利可汗。
苏尘未言明阴山原住牧民及六万骑兵归属,但按照以往攻城略地惯例,人口资源为重中之重。
有人口就有赋税,岂有放任不管之理?
东突厥境内不下十五万汉人,皆为掠夺而来。
颉利可汗瞥了阿史那社尔一眼,端起铜酒盏一口蒙下。
“哼,你心慕大唐镇国侯及远征军久矣,此番正合你意,莫在本汗面前故布迷障!”
阿史那社尔老脸一红,双手捧起酒坛为颉利倒满,“叔父说笑了!”
“那白面小子恐怕难如本汗之愿啊!”
颉利可汗看向帐外,双拳紧握又松开,如此反复之次。
“叔父多虑了!吉真自小乖巧惹人喜爱,出落大方不输汉家女子,镇国侯岂有拂意拒之之理!”
颉利可汗大儿子阿史那欲谷年近四十,唯一的女儿吉真却只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