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朕倒要看看,颉利老头何事请奏!”李世民饶有兴致笑了笑,下放玉箸擦了擦嘴角。
仔细御览颉利可汗的书信。
众臣停下饮酒品肴,屏息凝神观察首座上李世民的表情变化。
“嗯?”
看完颉利的书信,李世民眼神之中充满惊讶更多的是疑惑,手指敲案台边缘细细思量。
一声声敲击,如同捶在众臣胸口,甘露殿气氛霎时变得有些凝重。
十数息过后,李世民将颉利可汗书信递出,“克明!”
房谋杜断,房玄龄外出公干未归,李世民示意杜如晦当众念出书信。
杜如晦迅速起身,恭敬一礼接过。
立于李世民侧前方,缓缓念出:
“漠北阿史那咄苾,谨呈唐皇陛下:
承蒙陛下仁德遍泽草原,星象预警赐告白灾之兆,许我部南迁避灾,使得漠北百万民众,三十万牲畜得以周全。
更遣神兵,助颉利退薛延陀复我故地。
火炮之威,实非人力可为,颉利每当思之,未尝不汗透重衣!
今西域诸蕃尽归天朝,实乃天命所归,人心所向。薛延陀七万铁骑尽役唐军,夷男惊惧遣使长安乞降!
天命在唐,昭然若揭!
颉利年愈六旬,解甲之心由来以久,只待北面强敌薛延陀归唐,颉利必举国内附,永为天朝北州牧场!”
杜如晦念及此处,甘露殿紧张的气氛顿时消弭于无形。
随之,议论纷纷。
杜如晦征询的目光看向李世民,书信中接下来的内容牵涉颇大。
李世民面带些许笑容,抬手示意杜如晦继续。
杜如晦微微躬身应答。
“颉利此番更有要事请奏唐皇陛下,前隋皇后萧氏并皇孙杨政道及其宗室十七人,久塞北实非所宜。
今欲遣大将康苏密率三百轻骑护送入关,回归汉土永奉唐室宗庙。
伏请唐皇陛下圣裁,颉利顿首静待圣意。
东突厥颉利谨具。”
杜如晦将书信恭敬奉还,作揖一礼退回席位。
李世民脸上呈现轻描淡写的笑意,目光扫视众臣,端起酒杯浅饮一口。
随口问道:“诸位爱卿,颉利此举有何深意?”
李世民从不禁止大臣交头接耳,因此朝会上大臣吵架干仗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