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英目光凌厉,看着惠兰。
惠兰瑟缩了一下,眼角瞥见两位堂嫂坐在一旁,便又挺起胸膛,“姐姐管这么多做什么!”说罢,起身对温华道,“嫂嫂,我屋里还有些事儿没弄完,就不多坐了。”扭头走了。
惠英瞪着惠兰的背影,想着一会儿定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丫头,就听庶妹惠秋在身旁小猫儿似的喊她,“姐姐……”
忍住气,惠英回过头来,笑容有些尴尬,“对不住,二嫂子,六嫂子,惠兰被我们惯坏了,妹妹在这儿代她赔不是了。”说罢,正正经经的行了个蹲礼。
温华连忙把她扶住,看看杨氏,笑道,“妹妹忒小心,十三妹妹人还小,以后就好了。”
杨氏心里冷笑,也道,“快别多礼了,你做姐姐的也不容易,长姐如母,以后她再大些,自然就明白你对她的心。”
这话实是抬举惠英,她在颜家姐妹大排行里不过排行第六,便是在自家,上头还有两个嫡亲姐姐,无论如何也谈不上“长姐”。
几人坐下又聊了一会儿,惠英和惠秋仍没有要走的意思,温华看着时辰,便吩咐人去准备两个礼盒,对惠英道,“我瞧着十三妹妹喜欢这果子,这两盒妹妹拿回去代我孝敬给二婶。”这算是给二房的回礼。
惠英略微推辞便收下了,“那就谢谢六嫂子了。”
温华见她这样,正要说出“时间不早就不多留她了”一类的话,就听惠英问她,“听说嫂子家里有个挺大的茶叶铺子?”
杨氏挑眉,似笑非笑的看了她一眼。
温华一愣,戏肉来了,打起精神笑道,“是有这么个铺子。”
“怪不得嫂子的茶这么好喝呢!是吧?”惠英看看惠秋,似是在寻找共鸣般。
惠秋仿佛有些不好意思,腼腆道,“这茶汤清、味醇、鲜爽生津,实在是好茶。”
温华笑着,“妹妹们喜欢,捎二两回去尝尝?好喝的话我这儿还有。”
看了一眼雁竹,雁竹立即就去柜子里取了四个半两的小茶包来。
惠英谢了,突然叹了口气,看了一眼杨氏,朝她笑笑,道,“我知道二嫂又要觉得我要占便宜了,”也不待杨氏开口,“我们又有什么办法,这次上京来本就花了不少钱,趁着还没有过年,父亲要到相熟的人家里拜见,寻常的礼物拿不出手,太贵重的,我们家又没那么多银子,听说六嫂子娘家也做茶叶生意,只好求到六嫂这里了,还请嫂子勿怪。”
温华大约猜出她是什么意思,含糊道,“妹妹客气了。”
惠英就道,“也不是白要嫂子的东西……”
温华想了想,“妹妹客气了,回头我让人给铺子里管事的送个信儿,到时候你只叫底下人报上名号就是,给你们按进价算。说起来,那铺子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别人也是入了股的,有些事情我也不好完全做主。”
惠英眨眨眼,“咦?是跟谁家合的股?”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丝毫不觉得自己僭越了。
温华笑容一凝,随即也眨眨眼,笑道,“这个呀,还真不能说,妹妹许是没接触过这些商事,契书上立下的规矩,不好不经人家同意就说出来。”
惠英就嘟着嘴,“好嫂子,你这样说,我越发好奇了,告诉我呗——我不会随便乱说的!”
惠秋在一旁道,“想来嫂嫂也是有难处呢,咱们都是自家人,姐姐,算了吧,别让嫂嫂为难了。”微笑着看着温华,很是亲近关心的样子。
她这样劝说,温华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宽心,笑着推辞了两句就忙换了话题,杨氏明白温华的意思,帮衬着聊些闺阁琐事,坚决不把话题往生意上带。
许是瞧出来温华态度坚决,惠英和惠秋坐了没多长时间就告辞离开了,走时惠秋还盯着屋里的金鱼缸看了两眼。
“你呀!都提醒你了,怎么还……”杨氏眼见着二房又占了便宜,不由气闷,瞧着温华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温华笑眯眯的,吹吹热烫的茶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店里的事我向来不插手,有我递过去的信儿,十两八两的就算了,多了,掌柜的也未必同意呢。”
杨氏瞪着她,笑了,“原来你也不是个会吃亏的。”
“客气、客气。”
两人都笑了。
杨氏走了,温华叫人把二房送的礼呈上来,两条腊肉看上去还不错,表礼却是素面缎,实在不值几个钱,最多自家用一用,拿去送礼是不成的,温华想了想,道,“这缎子先收进库房吧,腊肉交给厨房。”
腊肉在北方不常见,厨房虽然会做,却因为温华从未点过这道菜,因此心里有些没底,便央了去送肉的小丫鬟回来禀报,询问温华想吃什么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