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这回一下子考上了三个秀才,尤其平羽和朝益,邓三劳家的邓奉也才十七,族长说要开祠堂谢祖先呢,今儿一早你二哥就带着他过去了。”
关于户籍和改名这件事,温华一直想问问宋氏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这么想着,面上就流露出疑惑的神色,“娘,平羽哥……什么时候改的名字?”
宋氏见她一脸懵懂的样子,“前年查黄册的时候不是给你和元元报上去了么,那个时候连同平羽的一起报了。”
温华这才恍然大悟,要是平常时候想要改名可不容易,然而查黄册的时候却是例外。
她到底担心平羽,不知道京城的王家会不会查到这里来,便决定把昨天的事情告诉宋氏,然而这事情宋氏已经知道了,只是告诉她不要担心,说那些人必定是查不到的。
温华疑惑宋氏怎么会这么肯定,便追问她为什么,宋氏拗不过她,只好悄声解释给她听。
经过宋氏的解释,温华才明白了,原来宋氏丈夫邓青泉有一个哥哥叫邓青林,早年亡故,又没有儿子,考虑到他这一支不能就这么断绝了,便从远房亲戚家过继了一个男孩儿,可惜这孩子两岁上头就没了,当时没有去官府上报,一是因为孩子太小,二也是一直想着以后遇到合适的孩子再过继一个,省的再办手续。因为那孩子刚刚过继的时候一应的手续都办的差不多了,只差改名儿上报,所以后来平羽很容易的就顶替了他的位置,前年查黄册的时候,宋氏翻出了当年那个孩子的过继文书,委托邓五爷给办了户籍。
“那文书都是十多年前办下的,他们肯定是查不到的,这事儿你心里有数就行,给我捂严实了,谁也不许告诉,知道不?”
温华连忙点头。
“娘,朝益哥怎么样了?原先他姨对他那么不好,这回他考中了秀才,他家里不知道会怎么样。”
宋氏手上一顿,没有说话。
温华察觉出异样,问道,“怎么了?他家又闹起来了?”
宋氏摇摇头,“何止是闹,我就没见过这样的人,她怎么就能这么狠心呢……”
消息纷纭来
再闹能闹到哪里去?
这年头可没有离婚这一说,顶多就是女方回娘家或干脆被休离,朝益他姨还有两个孩子呢,怎么也闹不到那一步。
因此温华也不以为意,咬了一口饺子,道,“闹闹闹,闹来闹去的有意思么?说不得又要被六叔痛打一回!”
儿媳梁氏回屋照顾孩子去了,屋里又没有别人,宋氏说话也就少了些顾忌,她轻轻叹了一口气,面上显出忧愁,“你们回来之前几日,就是县衙里来人把朝益和平羽他们中了秀才的消息报来的第二天,你六叔和朝益他姨又吵起来了,一个嚷着要休妻,另一个抱着孩子就要回娘家,后来好歹让人劝住了。”
“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吵起来的?”
“吵架这样的事,多是借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越闹越大。不过这回的事儿倒不一般,听你五奶奶的意思是朝益他姨自作主张把她娘家堂姐的女儿许给朝益了,你六叔不愿意,让她不许掺和——可他也不想想,那是个死犟的,犯起浑来哪里听得进别人的话?你六叔又把她打了一顿,让人给她娘家表姐家送了信去,把那亲事给推了,朝益他姨就闹着说自己没了脸面,要跟你六叔分开过,现如今已经回了娘家去了,孩子也丢下了——”
温华有些吃惊,“她是来真的?!”
“谁知道真的假的?”宋氏摇摇头,“这都是什么事儿?为了自己称心如意连儿子都不顾了,如今朝蒲和朝延跟着你大伯娘和二伯娘,你五奶奶年纪大了,这些天为了你六叔的事真是操碎了心,偏偏朝益姥姥家那边还不依不饶的,非要你六叔上门道歉不可……”
温华不甚赞同的撇了撇嘴,“要真是朝益的爹委屈了她,上门道歉也无可厚非,偏偏这是个……”她顿了顿,到底没把难听的话直接说出来,转而问道,“她娘家堂姐的女儿?是哪个庄子上的?”
宋氏给她往碟子里添了些醋,“听说是个让人退过亲的,家里有钱,一心想要找个上门女婿。”
温华想了一会儿,略带嘲讽地笑了,“看来是使了不少钱,也亏得朝益他姨舍得下这个脸,换成别人早就羞死了!”
宋氏没有接话,只道,“你既然回来了就好好歇两天吧,这些日子少出门,前儿地保的娘子还跟我说起你的亲事,让我掩过去了,你可别撞到人家矛头上。”
温华暗暗吐舌,笑道,“这也太早了些……”
宋氏道,“也不算太早,对门的小欣上个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