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清楚,怎么了?”平羽推开门,看看身后的温华,“怎么想起问这个了?”
温华歪着脑袋想了想,“没什么。今天来找先生的那个客人说他已经快二十年没见过先生了,刚才先生也很高兴的样子,我想他们以前的关系一定很好。”
平羽进了厨房,喊了声“二嫂”,把食盒放到灶台旁边,“应该是吧。先生平时可是很少笑的,从来没见过他今天这个样子呢。”
“不过我看他那个客人的模样像是个官儿呢——身边不只有随从,还有衙役伺候。只是不知是哪里的官儿,是顺便过来的还是特意过来的。”
平羽想了想,“既然已经近二十年没见了,又突然来到,想必是顺便过来的。”
“唔,有道理。”
“你们两个,”在一旁烧汤的梁氏说话了,“快出去,别堵在门口。”
午间饭桌上闲话,温华和平羽又将先生那儿来了客人这件事当做话题讲了一回,都猜测先生并不姓邓,怎么会在邓家村定居下来。
宋氏却开口道出了原委,原来李先生的姑母是四十多年前嫁到邓家村的,李先生原本还有个弟弟在家乡,他考上举人以后因为官府分给他田产和房产,就把祖上传下来的产业都给了弟弟,后来因为仕途不顺便放弃了,然而他回到家乡后日子过得也不太顺利——这时候兄弟已经和他分了家。官府分给的产业在邓家村附近,他便搬到了这里和生病的姑母同住,这一住就是近二十年,他姑母去世的时候没有儿子,也是他帮忙给办的丧事。
众人听得呆了,没想到其中的情形这么曲折。
邓知仁皱眉道,“原来是这样啊——我说先生说话的口音和咱们这儿的人不太一样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温华转了转眼珠,“我瞧见那个人穿着官靴——就是二哥你以前教我看过的那种——他会不会是来请先生再去做官的?”
平羽闻言立刻否认道,“哪有那么容易的?先生都二十多年没做过官了,我看不太可能!”
“你怎么知道他不可能?”温华歪着脑袋问道。
平羽提筷子敲了她一记,“先生已经快五十岁了,经不起折腾了。”
温华摸摸手背,瞪了他一眼,“可是你看人家有七八十岁了还做官的呢?”
平羽一脸“不明白的人说了也不会明白”的表情瞥了她一眼,“我不希望先生走。”
邓知仁看两个人闹得欢,觉得有些好笑,板起脸来没好气的道,“都给我好好吃饭!闹什么?先生要不要走是先生的事,你们两个说破了天去也不管用。”
小白的丫鬟
下午白润来访,他自从第一次来到邓家拜访以后便隔三差五的过来,宋氏和邓知仁知道他是白老太爷的孙子以后虽有些不悦,可想到他到底还是个孩子,大人的事情毕竟与他无干,便也不再计较,只将他当做平羽的一般同学看待。
对白润来说,去邓家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这一家人既不像家里的那些人一样对他诚惶诚恐,也不像外面的那些人一听说他是白家的人就流露出或憎或嫉的模样,邓家的人对他既不过分热情也不失礼,只将他当做自家孩子的同窗那样对待,虽然院落简陋,可是在那里怎么也不会烦腻。
白润来了以后,瞧见邓家二哥在收拾谷仓,平羽也在一旁帮忙,便打发走身边的书童和小厮,找平羽换了身粗衣,挽起袖子来帮着整理粮袋,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可是新奇的体验,以往他只见过饭桌上做好的食物,却从来没有见过它们原本的样子,即便见过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如今他一边整理,一边询问邓家二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末了整理完毕,他擦擦头上的汗,一条胳膊搭在平羽肩膀上,笑道,“回头要是再有人说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可有话好说了!”
温华在一旁听了扑哧一笑,“这就算是识五谷了?”
白润瞪圆了眼,“小丫头,你跟我有仇是不是?”转而跟平羽抱屈,“平羽,你看看你妹子,从第一回见我就跟我没什么好脸色,我哪儿招她不顺眼了?”
平羽给了温华一个“干得不错”的鼓励眼神,戏谑道,“期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跟我妹子你有什么好计较的?没得坠了男子汉的威名,我妹子也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白润摇摇头,“算了算了!你们兄妹一心,我可不敢得罪!过两天我去打猎,怎么样?一起去吧?”
“行啊,不过我没有马。”
白润很是大方的开口道,“只要你愿意去,马的事好说,我的‘白锋’借给你,它跑起来可不比‘大青纱’慢!对了,你有弓箭么?”
平羽指指自己房里挂着的弓箭,“自然是有的,我练了许久了,只是还没射到过活物,这回正好练练手。”
白润使劲儿拍拍平羽的背,“就这么说定了!先生休息那天咱们去!”他看看天色不早了,想起今天家里做了他爱吃的蒸腊肉,便婉拒了宋氏的挽留,告辞出来了。
回到家中,白老太爷恰好不在,他悄悄溜回自己居住的院子洗了个澡,重新梳了头,穿上一身翠蓝锦衣,脖子上一挂金如意项圈,一条金绣七宝的腰带,脚上一双青色厚底靴,带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