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大战刚刚结束,才要趁着魏国休养之机尽快在江北设立据点。。。。。否则等魏国缓过劲来,岂会放任我们在他眼皮子底下扎钉子。”
“丞相所言极是。”
李衡彻底放弃了劝说,如今的诸葛恪听不进去任何与他思路相反的建议。
“对了。”诸葛恪又道,“筑城之事关乎我江东安危,非亲信不可胜任。。。。。叔平,这广陵太守就由你来做吧。”
李衡大失所望。
别看场面上说得多么好,可事实上,这就是被放外了。
他掩藏着心底的失落,拱手回道:“下官多谢丞相栽培。”
。。。。。
翌日,诸葛恪在朝堂上宣布了广陵筑城一事,并接连任命了两位太守。
除了李衡出任广陵太守外,步兵校尉留略也被表为东海太守。
而空出来的禁军岗位,诸葛恪则交给了他的三子,诸葛建。
官员调动的事,群臣们没法管,但江北筑城之事却是遭到了他们的大量反对。
诸葛恪不听,继续各种诡辩试图舌战群儒。
说到最后,不高兴说了,直接脸色一沉,让群臣自己看着办。
群臣们瞬间老实了。
毕竟这段日子被诛杀、贬官的建业官员不在少数,谁都不想这事落到自己家族头上。
皇帝孙和无奈,只能表示:群臣考虑的没有丞相深远,此事就按丞相的意思办!
下朝后,卫将军滕胤来到了诸葛恪的府邸。
入座后,他上来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江北沿江一带自吴魏拉锯以来,已是数十年鲜有人烟。”
“现在丞相要大兴土木,势必要大征江南黎庶,他们才刚刚结束徭役回到家乡,转眼就又要被使唤。。。。我是担心即便魏军不来捣乱,自己也要先乱起来啊。”
这些话,诸葛恪听得都烦了。
凡事都有利弊。
假如这事办成了,之后成功在北伐或拒敌中发挥作用,人们会说这是丞相深谋远虑!
反之这事办砸了,人们会说他诸葛恪劳民伤财,空耗国力!
说白了,成败论英雄罢了,自古如此。
诸葛恪其实不在乎这件事本身,而是它背后的局势。
以前他筑濡须山东西二城,修东兴大堤的时候,怎么没人废话?
现在筑一小小广陵城,却反对声一片。
他倒要看看,到底是哪些人跟他唱反调,正好借机清洗一波。
思索间,诸葛恪的眼神变得狠厉。
滕胤被那眼神吓了一跳。
诸葛恪随即露出笑容:“承嗣,你的心意我都知道。但如今我需要在朝中重新树立威望,你可一定要站在我的身后。”
滕胤点了点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