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冻伤的伤员在,小屋里的暖炉不能熄,但这样下去,家里储备的蜂窝煤会不够,这让何宇南有些犯愁。
最后,他拿了一些药跟村里人换蜂窝煤,至于开车去集市,零下二十八度的天气,他还不想寻死。
两个伤员都是不能挪动的,现在,小生带着表弟表妹睡在里间的大床上,一起睡的还有外公外婆和奶奶。
至于爸爸妈妈,他们只能在地上打地铺了,其实,小生还是挺喜欢睡地上的。
但奶奶偏要他睡旁边,有点黏糊。
带上睡帽,小生裹得严严实实的躺在床上,一手奶奶一手表弟,上面猫,下面狗,四面都有热源,舒坦!
两天后,舅妈冯宝珠清醒过来,对现在的状态,她没什么好说的,也没精神说,能填饱肚子就行。
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外面又开始下雨了。
这场雨,对于早有准备的人类来说,并不算太难。如今,大家开始适应现在的天气,而且还能苦中作乐一下。
-
这一会,大家温室种的是冬小麦,外面也种了一些。冬小麦比土豆耐寒,虽然外面比温室冷,但盖上塑料膜,也能养活。
这批小麦一收,上一批小麦就不用藏了,磨成面粉,给家里人加餐。
吃着喷香的面条,小生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回来了一点,他的要求就这么低,主食能换着吃就好。
第三年的时候,部队的人来了一趟全家村,向大家宣传国家培育的耐高温和低温的良种,还有高产量的种子。
对于这些种子,他们可以免费提供,不过收获时,要上交五分之一给国家。
听到要上交,大家有些犹豫,但在村主任和村支书的动员下,村里人愿意试一试。
国家这台大机器开始运转,刚开始只是各大城市,现在已经深入小县城了,对于这些灾难,大家更有活下去的底气了。
十六岁的小生早已习惯这样的气候,小世界依然在进行放松运动,偶尔跳一跳,但总归还在能接受的范围。
看着自己培育的新型生姜,小生请村主任联系部队。
因为磁场的影响,手机等通讯设备还不能用,国家研发的通讯装置又太贵,村里装不起。
最后还是部队想了个主意,启用以前的有线电报,虽然装电缆麻烦,但便宜,还能恢复各地通讯,挺好。
知道小生培育除了更好的生姜后,部队内对这块有研究的教授立马赶了归来,带上小生和生姜,用机器查验。
结果出来后,教授大为欣喜。
这些生姜的驱寒能力更强,适应低温,最重要的是,这些特性的稳定性极高,这小子是人才啊。
于是,小生就这么被带走了,先是在部队跟着教授做研究,挖掘出天分后,又去了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