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啊,我的青楼,泡汤了。”
教导威严的看了看有些激动的学子们,坚定的摇了摇头。
上头可没有规定休沐,他自然不能私做主张。
军事学院的规矩可是十分严格,不仅是针对学子,包括教导,教官,也都包含在其中,属于军事管制。
王天路自然不是唯一的幸运儿。
此刻在大明军事学院门口,跟王天路同样情况的还有十来个,显然都是参加远征军被选中,而特别提拔的百户。
直到这个时候,王天路从学院出来的那种孤寂感才彻底消失。
十一人相互对视一番,尽皆哈哈大笑起来。
每个人的眼中都有惊喜,期待。
即便大多数人相互间都不熟悉,但并肩而行没有任何陌生感。
“在下王天路,甲七班,诸位如何称呼。”,!
四批又如何,如若是人数差了些,那就从北境招聘人手,他们常年生活在寒冬之季,自然有其生存之道。”
格局打开。
在朱英看来,这远征军死亡率太高。
可在朱元章看来,如果能造出蒸汽铁甲船,哪怕是二三十万人的损失,那也是值得的。
朱英还有些道德感,但是像朱元章这种半辈子都在杀戮中度过的,怎会有道德约束。
换个角度说,他才是道德本身。
“有道理。”
朱英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格局还是小了。
慈不掌兵。
虽然自己暗自提醒过自己很多次,但在思路自然会有所限制。
为了尽快选出合适的远征军人选。
朱英提供了一条比较简单的筛选条件。
负重跑。
体力,耐力,才是远征军的个中关键。
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需要携带基础物资步行。
这两个条件不过关的话,自然就不可能加入到远征军中来。
随着朱英的令旨下达各个卫所,负重跑的筛选立即开始。
负重,按照五十斤的标准。
这也不是朱英独创,早在战国时期魏国中,正规军也称为魏武卒,是着名将领吴起操办起来的,最多也就五万人。
但是他们的体能训练非常夸张。
有史书记载,他们每个人都是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失五十,置戈其上,冠胃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也就是说每人每天都背着七八十斤的装备,半天就要跑八十多里地。
冷兵器的时代,就是强势挖掘人本身潜能,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朱英定下的五十斤,还真就不叫多。
因为涉及到新兵的情况比较多,这才只定下五十斤负重。
为了更好的展现太孙风范,以及对远征军的重视。
所以在京师附近卫所的选拔赛中,朱英将会亲自观看。
也不能一直看。
毕竟这个耐力比赛,全程长度有百里之远,比之后世的马拉松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还负重五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