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不否认袁崇焕有才能,但也从未考虑过要重新启用他。
历史上,崇祯在天启七年十一月起复袁崇焕。
让他一跃成为权势滔天的督师蓟辽、兵部尚书。
地位几乎接近内阁大学士。
可见崇祯当年对他的信任是多么彻底。
然而这份信任,是从一句豪言壮语开始的。
“计五年,全辽可复。”
他后来向好友许誉卿承认,五年平辽不过是聊慰上意。
但崇祯当真了。
为了这个聊慰上意,崇祯答应了他提出的所有条件。
结果他先杀毛文龙,又让皇太极从关宁防线外侧绕道,直逼北京城下。
崇祯急召他回援京师,他却按兵不动,只是在皇太极后方远远跟随,任凭后金军一路烧杀抢掠。
袁崇焕想的是“引敌入腹地,以北京城墙磨死皇太极”。
可他不知道的是,皇太极围攻北京,金银财物被掠夺一空。
数十万百姓被掳走,尸体堆积成山。
史称“己巳之变”。
满桂、赵率教等名将皆死于此役。
也许他知道,只是不在意。
而更令崇祯愤怒的是,袁崇焕居然想带大军入京。
这在帝王眼中,是赤裸裸的危险信号。
事后袁崇焕被抓,祖大寿竟拒不奉诏,率军返回辽东。
直到牢狱中的袁崇焕亲笔写信,祖大寿这才暂时顺从。
这一幕更加深了崇祯对袁崇焕的猜忌。
辽东军权,到底属于朝廷,还是属于他袁崇焕?
从那以后,崇祯愈发多疑,性情反复。
袁崇焕被凌迟。
孙承宗被罢黜。
孙元化、郑崇俭、孙传庭等一干兵部重臣先后被治罪或战死。
因此,现在的崇祯,对自视甚高、姿态傲慢的袁崇焕,他连见一面的兴趣都没有。
晾着吧。
崇祯甚至怀疑,祖大寿拒命并不是为了救袁崇焕。
而是为了给袁崇焕一个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