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纷纷高喊:
“服了!愿赌服输!老子跟你走!”
这一幕,把兵部官员看得目瞪口呆。
那天之后,报名的人潮络绎不绝。
短短三日,榆林参军者竟达一万八千人,创下大明募兵纪录。
更令人不解的是,孙传庭此时才命人宣陛下提升军人地位、免除三年赋税等的诏文。
流程彻底颠倒了。
可就是这反常的做法,让榆林人彻底服了。
他又下了一道命令,发银。
但银子不是发给报名的军士,而是发给他们的妻儿老小。
有意思的是,只要家属报上军士的名字就可领十两银子。
没有核对,更没有查验。
让兵部官员诧异的是,竟然没人冒名冒领,没人欺诈。
兵部官员满脑疑惑。
这时,身旁一个年轻人缓缓开口。
“是尊重。”
他还未中进士,只是个举人,因才学出众,被破格留在户部观政。
此刻,他望着远处那片兵营,眼中闪着光。
“孙将军之法,看似粗糙,实则是对榆林人最大的敬意。
他先言打仗必死人,此为真诚;
又言身先士卒,此为担当;
最后将银交妻儿,此为信义,表明死亦无忧。
对榆林人来说,银子从来不是最重要的。
他们要的是被当人看,被信任,被尊重。”
年轻人轻叹一口气。
“即便此行只有你我二人,也必会有人自愿从军,因为他们明白,这是为陛下平叛。”
年轻人背着手,风卷起他衣角。
“孙将军最后才言优抚令才是点睛之笔。
陛下的优抚令,不是募兵的手段,而是褒奖忠烈的礼物。”
“榆林人懂,孙将军也懂。”
兵部官员怔怔看着他。
“你叫什么名字?”
那年轻人微微一笑。
“学生,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