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德江历经了多次朝代更迭和行政区划的调整,每一次变革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1934年6月,贺龙率红三军在枫香溪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从此,德江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革命先辈们在这里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德江人民。
(二)红色文化
枫香溪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德江红色文化的核心象征。1934年红三军在此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黔东革命的道路。这里留存有众多革命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如今,枫香溪会议会址已成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历史文物、图片等展示,深入了解红三军在德江的革命历程,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精神。
(三)民族文化
德江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土家、苗、仡佬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高。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德江傩堂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它有着独特的戏剧元素、鲜明的表演形式和古老的传统韵味,上刀山、下油锅、开红山等傩技绝活令人称奇。2008
-
2016年间,德江县连续三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戏之乡”
,傩堂戏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信仰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先的敬仰。德江炸龙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火龙节”齐名的“水龙节”,寄托着土家儿女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
。其中德江水龙节起源于清末民初的民间耍草龙习俗,最早为农历六月初六祈雨仪式,已传承百余年,201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每到水龙节,德江的大街小巷都会热闹非凡,人们舞着水龙,相互泼水祝福,场面十分壮观。此外,还有土家哭嫁、土家山歌、土家摆手舞、土家刺绣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土家哭嫁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的独特习俗,通过哭嫁歌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对亲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土家山歌则是土家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歌曲,歌词质朴,旋律优美,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百态;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动作简洁有力,节奏明快,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和团结协作精神;土家刺绣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图案,展现了土家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和审美情趣。
三、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数量
2022年末,德江县户籍人口有55。62万人
。近年来,德江县人口总体保持稳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占比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不仅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江政府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同时,也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就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民族构成
德江县居住着土家、苗、仡佬等18个民族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德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态。在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各民族共同参与,展现出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例如,在土家族的摆手节、苗族的芦笙节、仡佬族的吃新节等节日里,各民族同胞们身着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祝。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传承和发展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德江独特的文化景观。这种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德江的文化内涵,也为德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四、经济发展
(一)农业
德江县是农业大县,获中国绿色生态天麻之乡、国家花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称号,是全省十大肉牛发展重点县之一
。德江天麻以其高含量的天麻素(天麻素含量高达0。36%
-
1。3%,远高于国家标准)而闻名遐迩,200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德江复兴猪”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德江形成了生态茶、生态果蔬、生态畜牧渔业、生态特色林业等主导产业,农产品逐渐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在生态茶产业方面,德江注重茶叶品质的提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打造出了一系列优质茶叶品牌,产品畅销省内外。生态果蔬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生产出的果蔬新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生态畜牧渔业采用科学养殖方式,注重动物的健康和福利,提升了产品质量,打造了绿色、健康的畜牧渔业产品。生态特色林业如花椒、油茶等产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花椒产业已成为德江的特色产业之一,花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国外。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德江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工业
德江县以“清洁能源”为首位产业,建材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业为优势产业
。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一座座水电站如明珠般镶嵌在乌江之上,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洁、稳定的能源支持。同时,积极探索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能源产业多元化发展。建材产业不断升级,生产各类建筑材料,满足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建筑需求。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建材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农特产品加工业将天麻、茶叶、果蔬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例如,天麻深加工产品有天麻粉、天麻酒、天麻含片等,不仅方便了消费者的食用,还提高了天麻的经济价值。茶叶加工企业不断创新,开发出了多种口味和档次的茶叶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政府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工业产业升级。
(三)服务业
德江县旅游业发展迅速,依托乌江风光、喀斯特地貌、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打造了多条旅游线路。乌江流经德江49公里,两岸风光秀丽,白果坨国家湿地公园、新滩梦屿等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欣赏乌江的壮美景色。五彩洋山河旅游景区、武陵陶缘休闲度假区为aaaa级景区
,五彩洋山河旅游景区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峡谷幽深,溶洞奇特,五彩河洞穴奇观令人称奇,是探秘自然景观的好去处;武陵陶缘休闲度假区则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德江还将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旅游线路中,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德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德江的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政府积极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同时,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了当地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五、社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