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轻轻的摇了摇头,然后道:“我没事,丹姐,你去忙吧。”
刘一直对外说自己是七五年的,实际上她是七二年的,而余是七六年的,因此,两人认识了之后,余就跟刘就“丹姐”,实际年龄比余大四岁的刘自然而然的欣然接受了。
余出身于大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奶奶是中国第一代留学生。
余小时候的梦想其实是做警察,但高中去拍海报时,摄影师夸赞她的镜头表现力时,说:“你以后可以考虑当演员。”
摄影师这话,让余高兴了很久,也让余觉得长大了做演员也不错。
不过
那时她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可命运使然高考前一年,北影到大连办了一个表演培训班。
余鬼使神差的便去报考了。
考试时,跟余同时考试的几个人分别对着跟前的镜头表演。
考官当时出得题目是:前面走来一个人,由远及近,是你男朋友,可是他迟到了。
其她人全都开始演了:有人四处张望,有人开始跺脚,也有人在说:“哎呀,烦死了。”
只有余没有大动作,只把无奈的心理刻画在了眼神及细微的表情上。
考官当即对她说:“明年电影学院招生,你可以来试试。”
于是,高考时,余同时报考了公安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
然后,她就成为了大连市唯一被录取的北影学生。
上一世在一档谈话节目中,余对主持人说:“有时候我觉得人生充满了偶然性,北京电影学院在那之前、之后都再没去大连招生过。”
进了北影之后,余男又有点迷惘!
学院里的学习氛围自由而散漫,在妈妈的严厉管教下长大的余,反而有些无所适从,套用余的话就是:“我觉得自己好像不适合这个地方。”余的妈妈是舞蹈演员,漂亮、心气高,从小对余的管教就很严格,甚至是苛求完美。
在校园里第一次尝试到自由滋味的余,在同学们整天往外跑争取出镜的机会时,她却抱着电影在寝室里反复看她不喜欢去上课,觉得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但她会躺在寝室的床上,听英文广播,学英文。别人不解:“你是要出国吗?”,其实她只不过就是喜欢而已。
“当你知道你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你就会有压力。”
余也曾尝试着改变,但一到那些热闹的场合,比如ktv,就觉得不自在她不会喝酒,不会抢麦克风,甚至不知道跟别人说什么。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余的性格比较内向。
后来,迫不得已之下,余决定忠于自己:就算原来那样是错误的,就让自己错到底吧。
事实证明,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个性也不是一件坏事。
这不,余好运的被徐存选中了。
在寝室看电影时,余最喜欢看得就是世界第一导演徐存执导的电影,可以说徐存的每一部电影她都看过,而且全都看过不止三五遍,她也一直都在期待有一天能参演徐存执导的电影。
让余欣喜若狂的是,这一天来得竟然这么快,快到她还没准备好无论是从演技上,还是从心里上。
以至于,她表现得如此糟糕,甚至糟糕到了她都觉得徐存已经生出了要换掉她的念头。
余虽然内向不和群,但并不惹人厌,相反,独立已久见过不少勾心斗角的刘,还对不复杂的余感觉不错。
因此,一见余满脸心事,刘直到挨着余坐到了沙发上,然后道:“跟丹姐说说,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男朋友惹你不开心了?”
刘其实是知道余没有男朋友,她这么说,就是想缓和一下余的情绪。
果然,刘这话一出,余就道:“你知道我没有男朋友,我就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