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宗藩之属!
这在眼下的开疆扩土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争议,往往都发生在事情之前。
等到事情尘埃落定之后,你再说这不行那不行,那不是自找晦气呢吗?
难不成,你以为你说上几句这不合祖制,就能改变现在的一切吗?
到时候莫说陛下不同意,就是这满朝文武也会用吐沫把伱喷死。
如此简单的道理,在场的一众人精岂能不知。
所以。
满朝文武全部处于欢喜之中。
所有人兴致勃勃的讨论和打听着关于高丽的种种。
没有一人因为这件事情而妄议其他,之余所为的祖训,更是已然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百官心潮澎湃,欣喜不已。
而先前离去的诸邦使团,此刻却是感慨万千,各色情绪尽皆有之。
类似满剌加国等远在西洋之外的,自是对于大明的强盛感到由衷的欣喜。
毕竟他们和大明建交,为了就是靠上大明这棵大树,日后但有所求的时候,能得到大明的扶持帮助。
可后续随着大明海禁政策的严格执行,这西洋之地已然开始渐渐脱离了大明的管束,曾经那强盛大明对西洋各国的威胁,如今已然开始渐渐消散。
而一旦大明重新走上强盛之路,那海禁政策也势必将渐渐放松,随之而来的西洋活动,就让他们这些曾经不离不弃的西方藩属国重新焕发春天。
毕竟,
大树已经重新覆盖西洋。
那些犹如跳梁小丑一般的家伙,又有谁敢撼动大明的威严呢?
满剌加国之类的西洋番邦欣喜不已,随之相对的,就是倭国和安南琉球等国的惶恐和忐忑。
大明强盛了。
对于那些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西洋小国自是一个好事。
最起码以后一旦大明破除海禁,他们这来回就又可以蹭大明的海船来往,这一来一去剩下的银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更不要说随之而来的贸易了。
但是。
他们则不然。
他们距离大明,实在是太近了。
尤其是安南,那是和大明接壤的存在,想要过去简直就是简单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