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太史慈实力怎么样 > 第304部分(第2页)

第304部分(第2页)

随后,太史慈便和徐盛在密林内外立下两座营盘,外表当然是掩人耳目地徐盛大营,而密林中的则是太史慈的大营。这样当然可以瞒过不敢十分向前的王允的斥侯。时间紧迫,在自己立营不久后,太史慈便叫徐盛过来,询问长安的事情,毕竟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当徐盛到来的时候,太史慈正在看一封书信,那张英俊的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徐盛和太史慈一向随便极了,看到太史慈这般高兴,也不客气地问道:“主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了,一定是臧霸大哥和袁绍干上了,然后臧霸大哥把袁绐杀了个大败而回!”太史慈见徐盛进来了,便放下书信,哈哈一笑道:“你倒是机灵,宣高兄的确和袁绍打上了,不过现在双方正在调动兵马,暗中较劲,那个袁建,到现在还没有派上用场呢,到时候,我定要袁绍声名扫地!”说到后面,自然有说不出的自信。太史慈脸上再一次浮现出微笑来道:“这场好戏嘛,那就要交给徐庶去做了,郭图虽毒,但和徐庶的举重若轻比起来那就差得太多了,徐庶这个人,用兵虽然没有奉孝那么出神入化,也不像贾诩诡异莫测,更没有鲁肃的无坚不摧,但是此人用兵中规中矩。而且兵法知道渊博,思路严谨。最擅长破解的就是那些阴谋诡计,而且定会趁势反击,置对方于死地,出手毫不留情。哼,袁绍到现在还有意识到,在豫州北面的阳人的雷薄大军早已经是我们的人,一旦战争打起来,袁绍的老家汝南都无人把守,在高顺大哥的铁蹄之下。有多少能逃脱呢?”徐盛对徐庶不大了解,当然没有发言权,但对高顺地悍勇则是百分百信服,青州第一攻击名将的名声可是用无数地血与火堆积起来的。

不过太史慈却在想徐庶破“八门金锁阵”和在赤壁之战识破“连环计”的事情,虽然是小说家的杜撰,但是对徐庶这个人的评价还是十分中肯的。

太史慈看着徐盛,微笑道:“我高兴并非因为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原本只在意料之中。倒是咱们的小军师诸葛亮让我吃了一惊。”徐盛对诸葛亮印象极为深刻。前两年在征讨冀州的时候这个诸葛亮随军出行,更是针对冀州的形势先一步预料到了郭嘉在冀州很有可能被甄夫人利用地事情,使得太史慈对张夫人提高了警惕,把一场原本就不该有的危机化为无形,作为那时的当事人之一。徐盛更知道诸葛亮当时的这个发现对于整个中原战局的潜移默化地作用。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这个提议,才会让太史慈产生在表面上制造出太史慈和郭嘉不和的假象,设下连环计去对付袁绍。但却没有人会以为这是诸葛亮当时的灵光一现,而应该是对天下局势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诸葛亮只是很懂得韬光养晦之道,没有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完全说出来罢了,只是轻描淡写的给太史慈一个提示,见太史慈完全明白自己的意思。便不再多言去装小孩了。但是谁又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提议会把整个天下叫得天翻地覆呢?这个诸葛亮出谋划策和其他军师完全不同,诸葛亮指定的对付袁绍的计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把政治和军事紧密的结合起来,当别人还在关心一场战争的胜败的时候,诸葛亮的视野早已经跳出了一州一郡,而是在俯瞰整个天下了。当时袁绍兵败,而青州又已经没有在向袁绍开战,彻底的消灭袁绍。因此袁绍得到了一个恢复的机会。要想灭袁绍,那就一定要给袁绍再一次对抗青州的胆子,否则青州哪有理由去消灭这位四世三公呢?为了给袁绍这个胆子才会有郭嘉“盘踞徐州”、鲁肃“屯兵幽州”、太史慈“失踪”、太史慈的“母亲”被抓、击溃袁术、给袁绍盟主的地位,郭嘉和鲁肃“结党”、“倾向”袁绍这些事情。

说到底,这次对付袁绍的谋略从表面上看是太史慈的谋划,但始作俑者却是这个外界还毫不知晓的诸葛亮,谁能想得到,郭嘉这个青州第一军师在诸葛亮的提议中仅仅是个诱饵呢?到现在,诸葛亮的这个提议已经成为了引起青州整个军事飓风的风眼。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太史慈才会特别器重诸葛亮,在冀州战役结束不久后,便要诸葛亮回到青州继续学习。

所以,太史慈一提到诸葛亮,徐威马上精神一振,不知道这个已经隐然成为青州下一代第一军师的孩子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

太史慈叹息道:“这个诸葛亮,总是出人意料,他先是看了幽州战局的最新发展情况,然后和陆逊,王基等一群青州五德院的小子跑到王豹那里,弄了一份作战计划出来,说是要出兵直击辽东郡。”徐盛也是青州人;对青州的地理环境很了解;闻言也被诸葛亮的计划下了一跳;不过一想;不禁怪自己的思路不够开阔。

这些年来;青州军虽然并不以水军见长;但是每一年青州军的军队都会坐船出海作战;到那个什么日自己的小岛上锻炼一番;时间一长;那个小岛上的野人也知道青州军的活动规律;与时居然开始沿海修建防御工事。不过这难不倒青州军,尤其是那些特种精英,因为太史慈留下了一套登陆战的方法。极有实战价值。

所以说现在诸葛亮提出用青州军训练的方式去登陆辽东郡,这注意十分可行。问题是谁都没有想到,偏偏被诸葛亮想到了,这只能说诸葛亮的思路非常开阔太史慈苦笑道:“这个主意我不是没有想过,但一直苦恼领军的将领和军队地问题,毕竟现在青州的军队大部分出征在外,而且将领各司其职,哪有合适地人选?而且我刚刚从青州调了一万新训练出来的青州骑兵到幽州去。”

徐盛理解的点了点头。不过诸葛亮既然能说得动以严谨著称的王豹,那诸葛亮一定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太史慈眼中充满了赞叹,轻声道:“这个诸葛亮的解决办法是只带一千名青州军坐船沿着海岸线先到辽西。在那里接公孙越和公孙瓒的家人坐船,然后到辽东,用公孙越和公孙瓒的家人来换得整个公孙世家地支持,如此一来,兵员的问题就被解决掉了,至于说到领兵的将领,则启用公孙瓒手下的降将严纲。”

徐盛一愣,马上明白这其中的好处。在乱世之中。一旦兵败身亡,家人只怕也是难逃一死,甚至整个家族都会受到牵连,就像刘虞死后,公孙瓒毫不客气地把刘虞一家老小全都杀死。可是现在太史慈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公孙瓒并非死在自己的手中,又发誓要把公孙瓒驱逐草原民族的愿望实现,当然可以赢得整个公孙家族的信任。

把公孙瓒的家人放回去更是一种恩宠的表现,公孙家族在这种情况下定会全力支持青州军。最关键的事情是公孙越并非是武将,回到辽东后,即便想要图谋不轨都没有那个本事,更何况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还在太史慈的手中。那是公孙瓒唯一的血脉,谅公孙越也不敢轻举妄动。

公孙续不怕死、不接受别人的威胁是一回事,公孙家族的人怎么想又是一回事。太史慈微笑道:“真亏得诸葛亮能想到这个办法,这小子算计别人的心理实在有一手,一眼便看穿了公孙续现在绝对不会反叛,因为公孙续知道要实现自己父亲的愿望,只有依*青州军。现在谁反抗青州军就等于反抗他的父亲,你说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家族能不全力以赴吗?”

徐盛倒没有想到这一步,面色一正道:“主上明鉴!”太史慈眼中射出憧憬的神色道:“严纲领军,青州一千精兵为先锋队,公孙世家的族兵为后备,诸葛亮、陆逊为军师,哈哈,这倒是个有趣地组合。公孙家族本身就有无数的良马,我那一千青州军的坐骑问题也解决了。”

途戚也笑了起来。

太史慈看向徐戚笑道:“你说这件事情还不值得我开心吗?若是有一坛当利美酒,我此时也以一饮而尽。”顿了一顿,太史慈又道:“王豹的信里还说,那十万黄巾军和五万甄氏家族的族兵,以及大批的粮草和建筑城市的工具正在日夜不停地运往幽州。用不了多长时间,幽州就会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

徐盛的眼中现出懊恼的神色,他在长安一代无所事事惯了,见到自己的老伙计都在沙场征战,当然心中焦急了。太史慈看在眼里,笑道:“文响,你也不必着急,长安这场热闹只怕比中原还要精彩呢!”

徐盛一想也是,不由得嘿嘿笑了起来。

太史慈又道:“文响,于禁那里也来了一封信,说是他在那里迎来了一位咱们的老朋友,这个人你一定想不到。”

徐盛愕然道:“老朋友?谁?难不成是吕布?又或者是曹操、孙策?把他们的顶上人头弄到了于禁那里?”

太史慈哈哈大笑道:“文响你在青洲住久了,怎么想起事情来这般荒诞不经?告诉你吧,是许子将先生!”

徐盛闻言呆立半响,然后才懂得叫出来道:“天!竟然是子将先生!”自从临淄一会,许子将飘然而去后,这许多年来完全不见踪迹,太史慈也曾派人寻找希望暗中加以保护,但始终杳无音信。也知道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再加上青州事务繁忙,太史慈也就作罢了继续寻找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