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缣娘此时必然是既失落、又骄傲。
失落于陈氏多综机的辉煌留在了过去,骄傲于能亲眼见到如此登峰造极的花楼机,而且这花楼机还将由她来操作。
姜佛桑夸赞了三位工匠。
匠人们连道不敢。花楼机的诞生非他们三人之功,图纸都是现成的,他们只是照着做而已,何况还有一众徒弟和匠役的帮衬。
“有功就是有功。”转头吩咐良烁,“凡参与新式织机制造的,全部有赏!”
门内外传来一阵欢呼。
匠人们抑制不住澎湃的心情,请出陈缣娘来,要当场为女君演示一遍。
陈缣娘早已编结好了花本,织工们引经打纬亦是熟练自如。
挽花工坐在花楼之上,口呼手拉,一边按照花本来挽提花综,一边俯瞰下方,但见万缕经丝光滑明亮,直如清池流波一般。衢线、码头、综框等机件牵伸不同的经丝,有曲有伸、错综曲折,侧看直如九天星图……
太美的画面!美且壮观,看得人几乎移不开眼。
不过仍有不足,花机运动时稍显僵滞,衢线牵拉间也不太顺畅。
匠人之一解释道:“这是第一台成形的花楼机,还未及完善……想赶在元日前给女君一个惊喜,所以匆忙就上阵了。”
姜佛桑点了点头:“你们虽则有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旁的都是虚的,我只要最一流的织机。”
匠人们诺诺应是。
姜佛桑又问:“待花楼机真正完善,半年内可造出多少台?”
“花楼机非同一般织机,工序十分繁难,半年的话,至多三十台。”
姜佛桑摇头:“太慢,太少。到明年夏,花楼机的数量最少要达到一百台,”
匠人们颇感压力。
但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如今头已开好,剩下不过就是人手与时间的问题。
应下后,又问另两种织机要不要量产。
“当然。”
花楼机占地广、工艺复杂,一根纬线的完成需要小纬管多次交替穿织,上下两人相配合,一天的成果也有限。正因其费时费力,才会有寸锦寸金之说。
用花楼机织出的布料,纹样精美且富于变化,更是花钱也买不到的珍贵东西。
这种种都决定了它始终还是高端之物。高端贵精不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