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佩戴茱萸者。
有的插于冠帽头巾,有的别在胸襟袖缘,有的系在臂上,还有直接持在手里的。
接近蒙望山时,人流开始分为三股,大家各有心中去处。
他们一行到了山脚下,顺着修筑的山道又行许久,才开始弃车徒步。
秋高气爽,天空高远洁净,漫山遍野的金黄,偶尔夹杂些别色,纵是名家画笔也难描其美。
北方的秋与南方的秋是不一样的。
南方的秋仍是穿红裹绿的丰腴美人,北方的秋却是一派萧肃峻朗模样——各有各的妙。
萧琥先要宴请佐吏和当地大族,带着一行人匆匆就往山顶去了。
女眷这边要闲散得多,走走停停,嬉嬉笑笑,不觉也到了半山腰。
沿途遇到不少庶民百姓,见着刺史夫人,纷纷停步致礼,而后目光不自觉地投向刺史夫人身后。
太阳高挂,徒步累人,姜佛桑略觉有些热,披风已经去掉,北地女眷似乎也没有带帏帽的习惯,所以打眼望去,想不注意到她也难。
登了这许久的山,旁人都是香汗微微,她止娇颜微酡,愈显得面赛芙蓉。
民众纷纷向她问候,称她少夫人。
姜佛桑微笑颔首回礼,更惹得众人激动不已。
大婚那日刺史府门前围得水泄不通,得见新妇容颜的只是少数,他们今日多是初见刺史这个新儿妇,见其果如传言一般,免不了想再多看两眼。
周边岔道上的人听到动静也快速聚拢过来。
人越来越多,新妇被簇拥在了中心,有如众星捧月。
此处算不上开阔,姜佛桑恐发生踩踏,不敢多留,侍女先行分开人群,她冲大家挥了挥手,加快了步速。
无奈民众热情太过高涨,仍跟在她身后不肯离去,随从们见状只能上前加以阻拦。
今日原是要与民同乐的,这样反而不好,但也没有别的法子。
姜佛桑停步回首,看向还在往这边涌的百姓。
“今日重阳佳节,山间风光独好,良辰美景,何忍辜负?还请止步。游玩罢,食蓬饵,再饮一壶菊酒,我在这里祝诸位得福长寿。”
众人虽不好再跟着,但得了这祝词也足够让人兴奋的了,欢呼雀跃声经久不停。
再往前走了一会儿,耳边终于清静下来。
这种场面姜佛桑是见惯了的。
南地士庶爱风流,但凡美男子出门,都会有爱慕的女郎朝他们丢掷鲜花和瓜果。
没想到北地恰好反了过来。
不过这种淳朴的热情,倒也能让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