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便将此次随元天穆北上的中军将士名单送到元乂手中。
元乂粗略的扫了一眼。
厍狄干……
果然大多数都是他之前安插到中军内的心腹。
元乂想笑,大魏朝廷官员的办事效率什么时候这么快了?
昨天结束的朝会,今天就连名单都拟定出来,这不是早有预谋是什么?
他当即将尔朱荣叫来。
“从今日起,你便将在皇宫内值守的禁军士卒换成信得过之人,将千秋门、永巷门、万岁门、云龙门、神虎门、端门控制在手。”
自古以来宫廷政变并不需要什么所谓的从外面调大军前来。
为何领军将军、殿中将军必须是皇帝的心腹,就是因为……发动一场宫廷政变只要这几个关键职位的人配合就行。
将各个宫门把守,不让外面的人进来,皇帝就是叫破喉咙也没有用。
“喏,末将这就去准备。”
安排完一切后,元乂又开始拿起笔,将这两年来跟元雍走的近且住在洛阳内的官员全部都挨个记载名单上。
能诛杀的就打叉,不能诛杀的也要找个由头赶出洛阳。
整理完毕后,元乂看向皇宫内,宣光殿所在的方位,目露凶色咬牙道,“陛下,太后,要怪就怪你们欺人太甚,本王可不是那般好欺的!”
………………
“母后,今日皇宫内值守的禁军全都换人了。”
小皇帝元诩急急忙忙的前来找到胡太后,将得知的消息告知。
胡太后却是不急不慢,慢条斯理的抬头看了元诩一眼,才淡然道,“陛下何必如此惊慌?”
“这分明是江阳王他……”
“身为天子,当处变不惊,纵使泰山崩御前,亦要面不改色,岂能在人前慌张?”
胡太后却还有闲心教育元诩。
“母后?”
“陛下且安心去式乾殿内读书。”
小皇帝不解,他不懂胡太后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能愤懑的起身离去。
即便是回到式乾殿内后,根本就静不下心来,在殿内来回踱步。
“陛下……您是否已经忘记,太后当年也是发动过政变的。”
元子攸耐着性子提醒道。
元诩什么都好,也很听劝,但就是性子过于急躁,天下事哪有一口气就能吃成胖子的?
欲速则不达,事缓则圆。
元诩恍然大悟。
他对胡太后没什么母子之情,但被这么一提醒也是回过神来。
对啊!
第52章黄雀在后
胡太后当年面对高肇等外戚权臣的逼迫,情况不比眼下凶险万分?
不照样挺过来了。
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就是不一样,心性比他平稳太多。
“倒是我过于急切了。”